葡萄酒瓶底部通常都有一個或深或淺的凹槽,但也有平的,沒有凹槽。坊間流傳說看凹槽能判斷葡萄酒的品質,那么是酒品質的判斷標準之一嗎?
要弄清楚這個問題,首先從凹槽的作用說起——
酒瓶凹槽的實用功能
1、使瓶身能穩固地直立。
早前的玻璃瓶是人工用嘴吹制,吹出的凹槽可以使玻璃瓶子放得更穩,并且底部的凹槽可以防止玻璃面凸出而傷到人。
2、凹槽部有匯集酒渣的功能
在倒酒時,葡萄酒瓶底的凹槽和酒瓶的邊緣產生的縫隙能沉淀葡萄酒的殘渣,不至于在底部酒液的沖擊下泛起蔓延到整瓶酒液中,殘渣不容易被倒出來。
3、凹槽的存在可以令酒瓶更容易轉動。
早期的葡萄酒,需要定期滾動(通常是插上滾軸于瓶凹槽底處,每天兩次至三次每次20-30度圓周式滾動),這套流程現在由機器取代了人工,人工成本畢竟更高。外國人稱作這是在喚醒葡萄酒沉睡中的靈魂,因此,凹槽處也有插上滾軸的用處。
4、凹槽用于防止酒瓶爆炸。
瓶底有凹槽的玻璃瓶能更好地承受壓力,對于起泡酒來說,瓶底凹槽的存在能防止酒瓶爆裂。
5、更易冷卻
瓶底凹槽加大了葡萄酒瓶的表面面積,在冰凍葡萄酒時,由于與冰塊的接觸面積更大,葡萄酒能更快地冷卻。
6、凹槽的深淺與酒瓶本身的容積相關。
常規的葡萄酒瓶能裝750ML的酒,如果酒瓶瓶身越大,那么酒瓶底的凹槽就越深,瓶底凹槽會讓酒瓶看起來更大。
7、更易堆放
大批量儲存或運輸葡萄酒時,瓶底的凹槽能給葡萄酒在堆放時提供支撐,不會打滑磕碰。
綜上所述,凹槽的深淺并不能判斷酒的檔次高低。
酒瓶凹槽的審美作用
凹槽的出現逐漸成為紅酒禮儀及審美上一環。
在葡萄酒禮儀中,正規的倒酒方法是用大拇指扣緊酒瓶的凹槽,其余手指扶穩瓶身,這樣倒酒顯得更加專業和優雅,不過這樣拿酒瓶的方式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,否則,會將酒瓶摔碎。
而單單從美學上說,富有變化的凹槽設計更加適合對葡萄酒有美的要求的愛好者。其實,多數葡萄酒愛好者都有自己摸凹槽感受一瓶紅酒的習慣。
關于凹槽的傳言
關于凹槽越深酒越好的坊間傳言,其來源是,以凹槽的深淺區別酒的可存放年齡這一早期習慣,如平底酒瓶(俗稱為矮瓶)適合非AOC等級以下的紅酒及其他未受法國政府品質認證之私釀酒。中深度凹槽酒瓶通常是AOC以上等級存放酒齡約3-7年。高深度酒瓶(一般稱高瓶):用來存放5-10年,甚至更久年份的高等級葡萄酒。
但是?。?!這個依據已經不完全適用于現在了!!!隨著釀酒技術的革新,凹槽用于沉淀結晶物的作用漸漸不再重要,在質量保證的前提下,酒的好壞還是在于消費者自己的體驗,與凹槽沒有必然聯系,不要再被凹槽的深淺誤導了!